财新传媒
2012年05月27日 19:50

说理岂能不知道“理在哪里”

说理岂能不知道“理在哪里”

 

公共说理的一个首要条件是人们普遍知道理在哪里。在宽容的说理环境中,人们往往是为达到某种或然性的真实共识而进行说理辩论。这决定了公共说理在一个民主生活中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文学批评家布斯(Wayne C. Booth)说过:“民主必须依靠这样一种公民,他们能够为自己进行说理,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证明的,至少是有或然性的。”许多在公共说理中讨论的事情是不可能达到绝对确定性...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3日 06:12

慎谈美德也许正是一种美德

慎谈美德也许正是一种美德

 

在网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一对在中国的外国夫妇徒手与小偷肉搏, 外国女子拼命向人群呼唤,周遭群众却个个漠然,那女子马上抓起手机报警,七分钟后一桥之隔的警察姗姗到来。另有一则相似的消息,说东莞闹市区一女子被小偷偷包,一巴西籍男子出手阻止,遭小偷团伙群殴,其间,数十名路人在现场,没人施救。事发地点旁有两名执勤的治安员,但拒绝介入。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绝大多数的...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0日 01:21

精英如何介入大众文化

精英如何介入大众文化

徐 贲

 

美国现有的对电影和绕舌、摇滚等音乐的督导制度是在两个不同的“正义原则”的对立和妥协中形成的,一个保护儿童,另一个是言论自由。电影督导制度(等级区分)形成于1960年代后期,主要是针对画面中的身体暴露和性行为,而绕舌和摇滚等音乐的督导制度则是形成于1985年以后,在后者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美国的精英人士如何在民主宪政、法治和公民社会的运作中对大众文化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性质...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5日 08:25

把人民当傻子的“开明君主”和“伟大领袖”

把人民当傻子的“开明君主”和“伟大领袖”

 

人民期待伟大、英明的领袖,把出现这样的领袖视为江山社稷最安全的保障和人民最大的福祉。在过去的五六百年间,伟大领袖从“开明君主”逐渐变化成为先进政党的掌门人。伟大领袖是在古典共和的理想衰落和破灭后崛起的新型政治权威。

十六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君主政体的时代,列奥·施特劳斯说,那个时代,无论是在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还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地方,都...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0日 09:34

美国人纳税的《圣经》启示

美国人纳税的《圣经》启示

 

2012411日,担任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的保罗·莱恩(Paul Ryan)在对基督教广播网谈话时说,他主张减税和缩减公共服务开支是出于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他这番话正好是在每年纳税申报截至日(415日)前几天说的,使得今年这个令许多美国人郁闷的日子有些与往年不同,多了一点历史感,也多了一点神学政治的思考。由此引发的关于纳税问题的神学争论更是显示出基督教对美国公共事务观点的影...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4日 10:40

政体改革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四

政体改革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四

 

一、 政体的奠定时刻和“立法者”

 

政体对于制度和公民文化的创制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政体是如何形成和奠定的呢?谁是政体的建立者呢?谁又可能是政体的改造者呢?对这样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政体的形成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开创时刻”,政体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无论是制度的特征,还是国民文化的特点,都有一个国家自己的特点。...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29日 12:21

优秀的政体必须追求优秀的价值: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三

优秀的政体必须追求优秀的价值: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三

 

德性是好生活的灵魂,也是体现好生活的好政体的存在目的。优秀的政体必须有对优秀价值的追求,“一个城邦共同体不能仅仅以一起生活为目的,而更应该谋求优良的生活。”(88)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谋求优良的生活也就是谋求德性的生活,“倘若不是这样,奴隶和其他动物就也可能组成城邦了,可是至今尚无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奴隶和动物们不能共享幸福或符合其...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26日 11:11

“充分公民”是衡量政体优劣的标准: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二

“充分公民”是衡量政体优劣的标准: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二

 

一个国家是否存在真正的“公民文化”,其先决条件是它的广大国民是否能够成为充分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的公民。只有这样的公民才能称为“充分公民”,在这个意义上不充分的公民只能是一般的“国民”或者更受限制的“臣民”和“党民”。不同的政体之所以对“公民文化”有不同的影响,是因为它们对与生活于其中的“公民”有不同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对...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25日 01:44

政体是制度与公民文化的结合: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一

政体是制度与公民文化的结合: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中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有呼吁改革的,也有提出比较具有建议的。政治改革要求的意愿动力来自对现有政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一些理论思考者把目光投向用以替代现状的一些不同政治理论蓝图,如明显翻旧的“新民主主义”,似乎创新的“儒家社会主义共和”,更不要说其他一些创可贴药膏式的临时补救措施。这类改革的...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22日 10:29

公共辩论中的“纳粹法则”和“红黑法则”

公共辩论中的纳粹法则和“红黑法则”

徐 贲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用坏的字眼将对手妖魔化,有的会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运用非人化、低等动物或妖魔鬼怪的比喻,但有的则与一个特定环境中被公认为特 别邪恶、丑陋、肮脏、危险的事物或观念有关。一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被视为光荣、美好的事物,在另一个不同的环境中则可能成为妖魔化的说法,这在政治妖魔化中 尤其常见。2012410日,美国共和党议员韦斯特(Allen West...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8日 03:53

美国的“政治大嘴巴”

美国的“政治大嘴巴”

 

在美国,很少有人传播政治小道消息或流言,但却不乏“政治大嘴巴”,也就是那些管不住自己,动不动就信口胡说的人。他们所说的话,一旦被媒体报道,或以其他什么方式流传,便成为公共信息,其中常有不真实的信息。在美国,因为有言论自由的保护,政府不能对这种不实言论采取严打谣言,正本清源的做法,而民众也不会要求政府这么做。所以一般都只是把它当作“笑谈”或“古怪言谈”。

美国共和党议...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6日 00:25

创伤与怀旧并存的灾难“后记忆”

创伤与怀旧并存的灾难“后记忆”

 

美国历史学家布拉特(David W. Blight)说,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人类历史的第二次“记忆潮”(memory boom)。第一次记忆潮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种普遍的“世纪末”(Fin de siècle)心态。与上一次记忆潮相比,这一次记忆潮的特点是,许多记忆都与20世纪发生的历史灾难、创伤和“社会罪恶”有关,因此也都涉及是否应该和如何补偿受害者的问题。然...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1日 06:47

民族主义神话“复活”斯大林

民族主义神话“复活”斯大林

 

20124月初,俄罗斯阿利特出版社发行“斯大林笔记本”,在俄国的一些书店热卖。这个笔记本的封面上是斯大林身穿元帅服的照片,胸口挂满了勋章,非常英武挺拔。在发行之前,俄国就已经有了关于这个封面的争议。俄国历史学家和记者斯瓦尼泽说,笔记本上斯大林的形象如同英雄,这会误导学生。尽管民间人士不断提醒政府,这个笔记本封面可能对青少年有历史误导的影响,但俄罗斯科技和教育部...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7日 00:29

“理性”与“信仰”,所争为何?

“理性”与“信仰”,所争为何?

 

2012324日星期六,美国的无神论者和其他非宗教信仰者在首都华盛顿举行了“理性集会”(Reason Rally),号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世俗运动集会”。这场大游行高举的是“理性”的旗帜,似乎在延续文艺复兴后17世纪的“理性”与“信仰”之争,但其实更是美国当前政治生态内部矛盾的一种显现。

在美国,宗教保守的民众一直是共和党的基本支持群体,而常常遭到忽视的是,那些非宗教信...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1日 08:30

“好人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好人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似乎是好人多多益善。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些什么特征,则很少有人仔细想过。

然而,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症”(good guy syndrome)的说法,为人们细心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视角。所谓的“...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9日 10:07

公民社会的“理性集会”

公民社会的“理性集会”

徐贲

 

32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上举行了有8千到1万人参加的“理性集会”(Reason Rally)。参加这个大游行的有无神论者(他们认为上帝不存在),还有不可知论者(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自由思想者(拒绝任何思想教义束缚),几乎包括了所有各种不信神的人们。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无神论者集会。在这些人当中,最需要表现出行动勇气的还是那些不相信上帝存...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5日 11:18

“文革”隐患和“文革”记忆

“文革”隐患和“文革记忆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的一场答记者问时说,在“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他表示,“‘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当前关于“文革”的记忆中存在着许多记忆与反记忆之间的意义争夺。例如,我们今天为了提防“文革”隐患,记忆“人治大于法治或一个人的政治”,反记忆就是“魅力型个人坚强有效的领导”;...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3日 08:52

美国有“啃老族”吗

美国有“啃老族”吗

徐贲

 

在网上读到一个关于国内“啃老族”的材料,说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往往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供养他们造成父母很大的经济负担。在城市里,居然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看来,啃老族的问题不只是与父母同“住”,而是衣食住行全由父母来开销。

美国社会把家庭放在首要位置,但...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0日 08:12

“好人吃亏”和“好人不吃亏”

“好人吃亏”和“好人不吃亏”

 

在中国,“好人”常常与“好事”并称,习惯地称作“好人好事”,其实,好人与好事是有区别的。好事是可以用社会伦理标准来判断的,好事与做事的是不是“好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政府号召做“好人好事”的时候,“好人”常常成为一个意义含糊的政治或者准政治用语。

相比之下,在美国,“好人”是一个意义比较明确的大众文化用语,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对“好人综合症”(good guy synd...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6日 06:05

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价值共识和公民启蒙

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价值共识和公民启蒙 (网易读书访谈)

 

公民社会是建立在公民责任和公民参与之上的社会,没有公民社会便不可能有民主政治,因此,公民社会体现了一种民主的理念,那就是,“民主不是别人赠与的礼物,而是一种公民责任”。但是,公民社会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政府必须鼓励、培育和依靠它,而不是限制、敌视和排斥它,在这个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尤其需要对公民社会可能遭遇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