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新冠疫情下,我们如何反思互联网言论
徐贲 | 2020年08月21日
灾难会不会重新来到?拯救会不会降临人世?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了疫情所暴露出来的人类文明或现代文明问题,并称之为“文明危机”,我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因为发生危机的主要是现代生活方式(如城市居住、农耕畜牧、饮食偏好、行为习惯),而不是人类文明本身。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里把语言、家庭、私有财产、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形式。英国作家威
一篇与我无关的文章
徐贲 | 2018年10月31日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署名“徐贲”的文章《查良镛先生留给了香港什麼?》,刊登在2018年10月31日香港《大公报》上。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我也不知道这位作者徐贲是什么人。此文中的观点和看法都与我本人无关。特此说明。
文人该不该相轻
徐贲 | 2018年10月28日
读到一篇报道《阎连科回应李陀:感谢批评,我的小说将继续“狗pi”下去》,说的是不久前上海书展的一场文化沙龙中,批评家李陀与许子东进行对话,在谈到作家阎连科的作品时,李陀说,“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你怎么写这种东西?……我说你写那个狗pi《风雅颂》,狗pi小说”。阎连科对此作了回复,自我调侃说“将继续‘狗pi’下去”。有读者评论道,“文人相轻,自古如此”。 我们都知道“文人相轻”这个说法,至于如何理解
拯救人性,重返人类
徐贲 | 2018年10月27日
改变人性的某些特征,前提是承认它们的合理性,目的是尽量防止它们对社会共善形成危害
阅读操练思想 思考辨别善恶
徐贲 | 2018年10月22日
公共知识分子是读书人精神的传承者,从30后的资中筠到60后的赵思运,以后的希望还在更青年的知识分子身上
阅读的镜鉴:20世纪的恶与抗恶(节录)
徐贲 | 2018年07月25日
经典之外的阅读 序 前言:阅读的镜鉴:20世纪的恶与抗恶 第一辑:人性 1 沉默中有明白的声音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房间里的大象》 2人为什么自愿选择不自由的选择 ——乔恩·埃尔斯特《酸葡萄》 3 “赌文化”和“骰子人生”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鲁汶·布雷勒 《赌博与投机》 4 利他是一种怎样的“自然正当” —— 艾略特·索博、大卫·威尔逊 《为他人:无私行为的进化和心理》 5非人的
犬儒与玩笑:假面社会的政治幽默
徐贲 | 2018年07月07日
徐贲新书《犬儒与玩笑:假面社会的政治幽默》,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2018年7月 目录 序:犬儒与玩笑 前言:犬儒时代的玩笑:反抗与戏谑之间的弱者政治 一 “犬儒”和“幽默” 二 作为弱者潜政治的犬儒与玩笑 1 纳粹德国的玩笑和政治犬儒主义 一 普通德国人的玩笑 二 纳粹德国与苏联政治笑话的不同 三 笑话的两面性和惩罚玩笑 四 压迫性制度下的政治笑话 五 德国笑话与现代犬儒主义 2 地狱里的笑声
古代和现代的“爱国主义”
徐贲 | 2018年06月18日
一个人爱国并不需要对国家制度、政权运作真正有什么知识的理解,可以纯粹是情绪使然。但是,既然爱国是爱法治共同体,那就需要能对善法和恶法有分辨的能力
为“人治”辩护为何理亏
徐贲 | 2018年03月21日
2014年12月社会科学院某头面政治学者做了“不能把人治妖魔化”的讲话,这个讲话是作为对中国当下政治的看法而不是在专业政治学理论层次上的问题提出来的,而且说话的又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因此,讲话虽然是他的个人观点,但却因为迎合了某种正在变化的气候而受到普遍关注。人们有理由纳闷,社科院(号称“亚洲第一脑”的国家级智库)的学者公然为人治辩护,哪怕用的是拐弯抹角的方式,要释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在要人治
《朗读者》和纳粹罪恶的后代记忆
徐贲 | 2018年01月12日
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小说《朗读者》(1995)是德国高中和美国大学德语系课程的常选读物,已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仅在美国就售出超过200万册。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奧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在她的电视节目中对《朗读者》大加赞赏。小说也被改编为电影,由著名女演员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担任女主角,这些都使这部小说受到了大众文化的注视。然
人为什么会掩耳盗铃
徐贲 | 2016年11月23日
傻子不知道自己傻,这并不仅仅是令人发笑的故事,而且也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生活问题。我们的许多机构是不是也有病觉缺失的问题呢?它们该如何评估自己的效率和能力呢?
希拉里败在了她的政治不诚实
徐贲 | 2016年11月09日
美国人为政治人物设置了比许多其他国家更高的诚实标准,选民认为希拉里没有达到该标准。不管美国多么需要她丰富的政治经验,都无法将她认同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表情符号”表现怎样的情感
徐贲 | 2016年10月19日
心理学家麦拉宾认为,人们交际时,根据语言得到的讯息占7%,从听觉得到的讯息占38%,透过视觉得到的讯息(表情、动作、态度等)占55%
体育竞赛的光荣与荣誉
徐贲 | 2016年08月23日
在里约奥运会男子游泳400米决赛之前,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拒绝和孙杨打招呼,并表示这是因为孙杨是个曾经尿检呈阳性的运动员,他不想和尿检呈阳性的运动员说话。许多中国网友视之为抹黑和挑衅,因此非常愤怒。大量“爱国青年”再度翻墙出征,对霍顿的社交账号进行狂轰滥炸,并要求他为此道歉。随后,孙杨获得200米自由泳冠军后,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说,“让 (霍顿)知道我们有的是男人的阳性,而他是阴险造谣者的阴性”“好样
我不沉默,所以我还活着:埃利·维瑟尔和他的《夜》
徐贲 | 2016年07月03日
灾难状态下,人丧失了正常记忆的能力。不能正常记忆本身就折射着生存状态的不正常。这种记忆不正常,它既不是“忘记”,也不是“记得”,而是二者皆非的状态
犬儒主义是弱者的抵抗 知识分子失败是全社会的不幸
徐贲 | 2016年06月22日
大概没有人否认今天中国社会存在大量的“犬儒主义”者,而杨绛去世所引发的知识分子“沉默权”讨论也一石掀起千层浪。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以及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现状。 说谎:您此前文章以及书中都谈到了平庸之恶与犬儒主义,这些似乎是建国后大多数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的相同点,今天也是如此,当然也有少数勇敢者。目前如何改变这种犬儒文化?或者说,除了勇敢与压迫之外,是否有中间相对平稳通道? 徐贲:“平庸之恶”指的是极
专制教育生产虚伪和功利的奴民
徐贲 | 2016年06月17日
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与自然国民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徐贲:自然国民其实也不是自然的,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指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只要出生在一个民族国家里,就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只是看上去自然而已。国民身份与文化认同的身份不同。例如,海外华人认同中国文化,但并不自然而然就是中国的国民。每一个出生在中国
消弭于第三代的“文革”记忆
徐贲 | 2016年05月16日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后记 美国历史学家莉莎·派恩(Lisa Pine)在《希特勒的“国民群体”》(Hitler’s “National Community”)一书里用“文化革命”来概括希特勒统治下德国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她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艾文斯( Richard J. Evans)所说的,“希特勒和纳粹所要改变的莫过于德国人的精神,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场革命首先是文化的,而非
电子时代深度阅读离不开书籍
徐贲 | 2016年05月01日
写便条或私人信件,直接在键盘上敲打便可;若要写论文,更愿意在纸上书写,这样写作更有利于思索和推敲。电子屏幕上适宜浅层阅读,纸上则更适宜于深层阅读
当今中国的民生灾祸和民众“恐慌”
徐贲 | 2016年04月24日
波及全国24省市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上海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常州外国语学校严重污染的校址环境导致学生健康受损、中国30大城市水源严重污染威胁8千万人的生命,不知还有多少“毒地”“毒水”在威胁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样的灾祸消息越来越频繁地对社会形成民生安全危机的冲击。对这样的消息和事件,许多民众因为无法知晓真相而感到焦虑、无奈和不知所措。官方提供的信息则让人觉得是在支支吾吾、欲言又
徐贲
290篇文章 1688天前更新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