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公民教育
在互联网的时代,公民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或纸媒的报刊了。网络正在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互联网公民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利、迅速而不断更新的充足信息、多种多样的教育和参与项目,以及为网民提供的互动机会。从事公民教育的网站往往与新闻网站不同,它们有专门的宗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继承了纸媒文字思考和讨论的传统,也承担了学校公民教育的后续职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小学逐渐普及,成为公民教育的大学。...
宗教、文学和科学中的“妒忌”
徐 贲
习俗道德把“妒忌”(envy)视为一种缺德、罪过和恶,这主要是受宗教和文学的影响。这种对妒忌的看法在美国的进化心理学里往往被加以修正,妒忌成为一种“有用”的心理功能,道德色彩也因此变得模糊。
基督教的“七宗罪” 都是因为对爱的遗背所致,分别是饕餮、贪婪、纵欲、懒惰、妒忌、骄傲、愤怒。这成为美国习俗道德的一个基础。在这七宗罪里,妒忌是唯一不能为罪人带来哪怕是...
尼采在《看哪,这人》里把有的书看成是“新经验最初的语言”,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去读这样的书,因此以为这书并没有说出什么,至少没有说出他们认为是值得一听的东西。尼采是这么说的,“一本书论及所有各种完全在我们日常经验(甚至稀有经验)之外的经验——它代表连续发生的新经验最初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听到什么东西的。人们就有了听觉上的幻觉,认为听不到什么东西,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