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的“理性集会”
公民社会的“理性集会”
徐贲
3月2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上举行了有8千到1万人参加的“理性集会”(Reason Rally)。参加这个大游行的有无神论者(他们认为上帝不存在),还有不可知论者(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自由思想者(拒绝任何思想教义束缚),几乎包括了所有各种不信神的人们。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无神论者集会。在这些人当中,最需要表现出行动勇气的还是那些不相信上帝存...
公民社会的“理性集会”
徐贲
3月2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上举行了有8千到1万人参加的“理性集会”(Reason Rally)。参加这个大游行的有无神论者(他们认为上帝不存在),还有不可知论者(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自由思想者(拒绝任何思想教义束缚),几乎包括了所有各种不信神的人们。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无神论者集会。在这些人当中,最需要表现出行动勇气的还是那些不相信上帝存...
“文革”隐患和“文革”记忆
徐 贲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的一场答记者问时说,在“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他表示,“‘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当前关于“文革”的记忆中存在着许多记忆与反记忆之间的意义争夺。例如,我们今天为了提防“文革”隐患,记忆“人治大于法治或一个人的政治”,反记忆就是“魅力型个人坚强有效的领导”;...
“好人吃亏”和“好人不吃亏”
徐 贲
在中国,“好人”常常与“好事”并称,习惯地称作“好人好事”,其实,好人与好事是有区别的。好事是可以用社会伦理标准来判断的,好事与做事的是不是“好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政府号召做“好人好事”的时候,“好人”常常成为一个意义含糊的政治或者准政治用语。
相比之下,在美国,“好人”是一个意义比较明确的大众文化用语,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对“好人综合症”(good guy synd...
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价值共识和公民启蒙 (网易读书访谈)
徐 贲
公民社会是建立在公民责任和公民参与之上的社会,没有公民社会便不可能有民主政治,因此,公民社会体现了一种民主的理念,那就是,“民主不是别人赠与的礼物,而是一种公民责任”。但是,公民社会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政府必须鼓励、培育和依靠它,而不是限制、敌视和排斥它,在这个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尤其需要对公民社会可能遭遇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
...
学校历史教育和国家集体记忆
徐 贲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许多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关于二次大战的集体记忆。二次大战在中国一直是以“抗日战争”来称谓的,战争期间发生在南京的杀戮成为中国教科书的内容,形成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还是不太久远以前的事情。
大多数具有群体凝聚力的集体记忆是创伤性的(历史学家诺维克(Peter Novick) 称之为“悲剧”记忆),而共同情感则是群体记忆的凝聚力所在。中国...
集体记忆的伦理和往事纪念的权利
徐 贲
集体记忆是一种有别于“历史”的社会群体自觉意识,集体记忆总是发生在特定的人群范围之内,不仅不在无限范围中被普遍认同,而且还会受到一些群体外力量的抵制或压制。因此,集体记忆也常常被研究者称为公共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团体记忆、历史意识、记忆斗争等等。
作为一个抽象的人群,“集体”并不能像个人那样进行一种可以称作为“记忆”的认知心理活动。集体不能回想往事,...
能从《雷锋日记》学习说理吗?
徐 贲
在中国,话语的私域和公域区别十分模糊不清,公域话语一直受到私域话语的不当影响,而私域话语的“我与我”关系则无法顺利转化为公域话语应该具有的“我与你”关系。从1960年代起,各级学校教育都号召“学雷锋”,学习的远不只是做好人好事,而且更是雷锋式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最典型的文本就是《雷锋日记》。小、中学语文教科书里充满了与《雷锋日记》相似话语的文本,教师要求学生的是一种...